教劳动技能,育奉献精神|苏城外学子经营美好生活


自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发布,国家要求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教育不只是简单的出力流汗,而是与德智体美相融合的复合性教育概念。如今独立的劳动课程内容多样: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囊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十个任务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定不同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要求,脉络清晰、培养目标明确。这释放出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也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首先,同学们走进食堂后厨,在中学部厨师组长刘其煌师傅的介绍下参观了素切间、荤切间、备菜室、储藏间、点心间、炒菜间。从整洁干净、井井有条的环境,到每日详细记录的工作笔记,再看着师傅阿姨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更加明白了一日三餐的来之不易。

接下来,同学们戴上厨工帽、口罩,接到老师和食堂经理的分工后,走进各个分工区域,在食堂阿姨们的指导下开始认真工作。

在该区域,同学们主要负责维持排队就餐秩序和餐后桌面清洁,提醒学生有序排队就餐等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

\ 学生感想 /

在这次劳动实践活动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管理就餐秩序的时候,我常听见同学们对阿姨道谢,我突然意识到我平时并没有这样做,内心顿感羞愧。而在拖地打扫时,粗看没多少垃圾,可等到走近细看发现不少饭菜落在地面。我认识到食堂打扫阿姨的辛苦,以后我用餐后一定会注意维持整洁,尽自己的一份力配合她们的工作。

说实话,我以前就餐结束后对保持卫生并不太上心,桌子上经常留下我洒落的汤汁或者食物残渣。这次的实践让我深有感触:如果我自己擦桌子的话,只需擦自己一个人的桌子,但是留给阿姨们就是几十张,甚至上百张。这让我深深懂得了食堂叔叔阿姨们的付出。

在该区域,同学们主要负责监督同学用餐后浪费情况,督促同学光盘行动,帮助阿姨回收、清洗碗盘等工作。

\ 学生感想 /

当我换上围裙、穿上雨鞋、戴上手套、踏进洗碗间的那一刻,地上的湿漉让我行动不便。一车又一车的餐盘推进来,上面还有未倒干净的剩饭,这一点也加大了工作量。虽然气温不高,但随着清洗餐盘数量的增加,我的额头上竟也出现了粒粒汗珠。因为又戴着口罩,眼睛前也时不时冒出雾气,此时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阿姨们工作的不易。而对她们的辛苦付出,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说一句谢谢,不浪费粮食,从小事做起。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在食堂洗碗。刚开始还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但洗着洗着我就感到了辛苦。我开始敬佩这些阿姨们,因为她们有意志做好这些事情,而且能完成得很认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该区域,同学们主要负责协助食堂阿姨完成配餐、打饭、打汤等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

\ 学生感想 /

起初我以为打饭的工作很简单,但当我真正进入后厨,闷热、窒息感扑面而来,一瞬间汗珠便滴答滑下。真没想到阿姨们平时是那么的辛苦,而一句感谢的话就能让她们展颜微笑,这让我明白了感恩的力量。

以前打饭的时候我常会和阿姨说哪些菜要、哪些不要,如果没有按照我说的,我会认为阿姨不负责。但是现在我从第一视角体验了才知道,打餐区里面太吵了,什么都听不清,而且还很热,盘子刚消过毒也很烫手。我做了一次就很累了,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以后我们应该每次打完饭都和她们说一声“谢谢”。

我被分配的任务是打汤。和阿姨交流后我才知道,她们的工作是每天不变的,这或许就是阿姨说打汤很累的原因。我还见到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叔叔阿姨在为我们认真准备美食。我们积极向他们问好,希望能表达一些对他们的感谢与尊重。我认为在食堂不浪费食物,离开时架好椅子等都是对叔叔阿姨们的感恩。这让我也更想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同学,甚至陌生人。

烹饪课程是劳技课程中学生必修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门生活技能。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而年夜饭对一家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顿晚餐。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悠久民族文化,作为寒假居家劳技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城外中学全人部在春节开展了“我为年夜饭添道菜”活动。“小厨神”们按照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教程步骤,并在家长们的悉心教导下,准备食材,备菜,下锅烹饪,可谓大显身手。

在烹饪劳技课中,蒜蓉粉丝开背虾、可乐鸡翅、椒麻口水鸡、吮指鱼头煲、葱油拌面、虾仁鸡蛋羹等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被同学们亲手制作出来。摆盘精致,味道鲜美,令人食欲大开,自己做的饭菜吃着就是香!

(左右滑动查看)

孩子们的快乐烹饪劳技课也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学生在校期间,学部根据环境情况,将烹饪课内容调整为紫菜包饭、三明治、燕麦酸奶杯等简单冷餐的制作。劳技老师提前给学生分组,并简单介绍简餐的制作过程,由学生对食材进行创意搭配,以及进一步的设计与加工。在制作与享受美食的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审美能力得以培养。

通过烹饪课程,同学们大幅度提升了烹饪水平,同时也懂得了家长每天做饭的不容易,学会理解与感恩父母。

整理和清洁是劳技课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一个干净整洁、贴心又惬意的学习环境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帮助。在网课期间,劳技课程以清理衣物为开端,帮助同学们养成收拾家务、保持卫生的学习习惯。通过整理和清洁的课程,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辛苦,能够主动承担家务,维护家庭卫生。


说一千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如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回食物的种植过程。初中全人在劳技课程中开展蔬果种植活动,将劳动教育课程化、活动化,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他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安装种植框、倒入泥土、播撒种子,亲力亲为。大家课间认真浇水灌溉的样子,成为了教学楼走廊里一道独一无二且靓丽的风景。通过种植课程,学生在劳动中收获真知,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初中全人部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劳技课程中开设校园义工活动。学生们化身小小图书馆管理员,走进学校图书馆,在图书馆老师的讲解与教导下,学习如何撕书封膜、盖章、贴条码、贴索书号封膜,体验了平时接触不到的图书馆工作,真是不亦乐乎。


心灵手巧,匠心独具。DIY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数字油画、流体熊、手工蒲扇等创意手工活动给学生提供了静心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在做手工的过程中克服焦躁,定心定性,学会遇事有耐心。

▲ 流体熊制作

▲ 数字油画制作

▲ 手工蒲扇制作



花艺是花卉艺术的简称,常称为插花,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法,将花材排列组合或者搭配使其变得更加赏心悦目,形成花的独特语言,体现自然与人以及环境的完美结合,让观赏者解读与感悟。学生参加花艺能够感受自然美感,净化心灵,丰富表达创作力,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艺术修养。在同学们的巧手下,美丽的花朵变成了精致的艺术品。

(左右滑动查看)


西点烘焙如今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的一大爱好。苏城外烘焙课程主要包括奶油戚风蛋糕、饼干、甜品三类主题制作。学生能在西点制作过程中感悟美食烘焙文化,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并养成细腻耐心的美好品格。同学们端着自己制作的西点露出喜悦的笑容,这就是最好的收获。

(左右滑动查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苏城外的学子
会从劳动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用劳动的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

苏城外国语学校给您拜年啦!全力跑赢新赛道,奋勇追梦向未来!
苏城外除夕贺岁 | 未来的旅途,一路繁花相随
美育,教育的“磨刀石” | 苏城外获评“苏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供稿:中学全纳部,中学全人部
撰稿:杨莹,周丽菁
组稿:品宣办
编辑、排版、审核:校长办公室 品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