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外青禾文学社首期杂志杀青付梓!


告别乍暖还寒,迎来风语低吟
燕子在梁间呢喃,繁花在枝头绽放
在美好的阳春三月
“外卖诗人”王计兵老师走进苏城外校园
带着一颗饱蘸诗意的灵魂
为苏城外中学全纳的学子们
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交流会
并为同学们现场创作诗歌《纯蓝》

经过中学全纳语文组老师们紧锣密鼓的筹划和准备,4月11日,王计兵老师再次来到苏城外,向师生分享他是如何踏上诗歌写作之路的,讲述了他辗转各地,如何在生存的间隙珍藏一颗诗心,保留创作热情的心路历程。在他动人的讲述中,苏城外师生也触摸到了文学的温度。

▲ 青禾文学社社员朗读王计兵老师诗作
这一天恰逢苏城外第四届读书节开幕
苏城外青禾文学社正式揭牌成立
陈校和王计兵老师一起为青禾文学社揭牌

原继明副校长、周凯主任等
为同学们佩戴徽章
祝贺他们成为青禾文学社的首届社员

“青禾,是稚嫩,需要呵护和灌溉;
青禾,是希望,象征生生不息。”
陈校被诗人的坚韧打动
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并鼓励同学们永远保有对文学的热情和兴趣
开拓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王计兵老师为文学社社员赠书
并与师生亲切深入交流


青禾文学社成立后,中学全纳三个年级分别举行了不同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并在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宣传。公众号目前已推送五篇文学社写作推文,登载同学们比较出色的文章,受到学生、家长等的一致好评。
初三年级语文组开展了
以“品苏州美食,讲苏州故事,觅思乡幽情”
为主题的系列美食活动——
“一抹青绿入口香,人间烟火细品尝”
初三语文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做青团

看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同学们
陈校也兴致勃勃地加入进来
一起制作春日里这最诱人的翠色

这青色烟火
勾起了同学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落笔成文
承载着故乡风味和记忆

▲ 学生美食文章(左右滑动查看)
苏式美食不仅让同学们食指大动
也吸引着语文老师们
她们买来白玉方糕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师生还踏上了苏州神韵的寻觅之旅
品尝秀色可餐的苏州美馔
欣赏婉转绕梁的苏州戏曲

在陈校和校办的鼎力支持下,文学社有幸邀请到苏州日报的工作人员,为苏城外的师生带来名为《杂志之美——如何设计制作一本杂志》的主题讲座。从杂志的制作流程,编辑的职责,到杂志的分类、大小、组成部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杂志的魅力及制作方法,令文学社的师生满载而归。

笔落风雨润,文成流水行
在语文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青禾文学社杂志《青禾》第一期已经付梓成册

▲ 杂志封面

▲ 文学社简介
杂志分为
“草木生灵”“城市记忆”“成长风铃”
“文化自信”“乡土情结”“后起之秀”等版块
收录了六年级至初三四个年级的精选美文

▲ 杂志目录

▲ 杂志内页(左右滑动查看)
正值中考之时
也是《青禾》创刊号预售之日
初一和初二文学社的智囊团组成两个策划小组
以不同的形式向本年级同学宣传首期杂志


青禾文学社从无到有,离不开陈校的全力支持。邀请诗人,联系出版社主编,参与文学社的成立和活动,都是陈校的亲力亲为。正是有了陈校这样强有力的后盾,青禾文学社才得以从稚嫩幼苗成长健壮起来,拥有如今的初步规模。

青禾文学社的创设,离不开周凯主任的层层把关。周主任时刻关注文学社的工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使文学社得以步入正轨,日渐完善。

青禾文学社的成立,也离不开中学全纳语文组的各位老师们。在社长贾楠老师的带领下,在张玲老师的指导下,语文组的老师坐在一起,商讨社名、社徽,招募社员,征集纳新海报,确定杂志的栏目版块、活动流程、杂志排版、成员征稿分工,准备物资..... 工作虽琐屑而繁杂,但语文组全体老师勠力同心,和衷共济,将杂志办的精彩纷呈,得到广泛好评。

▲ 文学社筹备会议

▲ 纳新海报

芳蕤馥馥,青条森森,文人雅士烛照红妆
叶落劲秋,繁露成霜,悲秋之士慨叹衰怀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遨游于文学的世界
摒弃浮躁喧嚣
捕捉精神的自由和纯净
让灵魂如萤火般汇聚成点点微光
照亮未曾启程的星河
徜徉其中,憩息其中......

苏城外中考出征 | 倚马挥毫书壮志,扶摇直上冠鲲鹏!
【官宣】苏城外国语学校高中实验部教师团队重磅发布!
沸腾!200+学校,超600名全国一线英语教师齐聚苏城外!这场顶级英语盛会燃爆全场!

供稿:中学全纳部 何莉红
组稿、排版、编审:品宣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