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来哉!北京故宫 · 御窑金砖,600年历史在苏城外相汇


单霁翔
研究馆员、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现任故宫学院院长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让苏城外师生及广大家长深刻体会中华文化之美,感悟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世界遗产地和传统文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今天,“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院长莅临苏城外国语学校,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以“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讲座。



| 苏城外总校长陈杰先生致辞
陈杰总校长对单霁翔院长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他说,在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被“不同”的思想洪流冲击着,当每一次告诉自己要慢一点的时候,并不是一种偷懒,而是要让它能够跟上灵魂的步伐,为心灵找到源头,好好的去思考。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单霁翔院长,为我们带来主题为“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的讲座,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们苏城外更多具有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希望今天现场的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层面汲取充足的养分,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彰显出一份优秀教育者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城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如何可持续地走向未来,是每一个地区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从古人的智慧、中华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中,寻找我们可持续发展之路。”
“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的,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遗产、共同的财富……”
讲座现场,单霁翔院长金句频出,让大家对“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而复兴靠的是心中不灭的火种。火,是中华文脉,种,是文化自信。

在讲座中,单霁翔院长还用了十分丰富的案例、数据,通过数百张珍贵的图片,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遗产申报、再到文化遗产传承的角度,畅谈保护利用文物、传承文化遗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心得与体会,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担当。同时,他通过西湖申遗、泰山项目申报等多个案例,特别提出了“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相统一”的观点。不仅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而且带领着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精髓守望背后的民族精神。



御窑金砖与故宫的渊源
在苏城外校园东侧,就有一条金砖路,起源于陆慕的御窑“金砖”。
陆慕御窑址位于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阳澄湖西路95号),窑址所在地是当年烧制御用金砖的窑场,为双孔连体窑,现存窑址是众多烧制金砖窑座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砖窑址。陆慕御窑烧制的砖,工艺精细,质地密实,断之无孔,敲之作金石之声,后世也把这种砖称为“金砖”。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修建故宫的过程中,指定苏州陆慕村烧制的砖作为故宫的地砖,并且封陆慕村的几十座砖窑为御窑,命其世代为皇室烧砖。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繁复,要经过七转得土、六转成泥、八月成坯、四月焙烧等数十到工序,道道工序,环环紧扣,一道不达,前功尽弃。正所谓:“顺天道,尽人事,方土窑而出金砖”。

活动现场,御窑金砖烧造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金瑾女士、御窑金砖博物馆综管办主任张闻倩女士一同登台,与单霁翔院长一同讲述了御窑金砖前世今生的故事。

“御窑金砖”因紫禁城兴建而肇世
紫禁城因“御窑金砖”铺设而增色
两者皆已成为
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





撰稿:品宣办
摄像:品宣办
编辑、排版、审核:校长室 品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