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学科教研为落实“双减”赋能!苏城外小学部迎来相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调研活动
都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只有内心充盈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内心充盈的学生
所以,在丰富教师自身这条路上
苏城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自9月下旬开始,苏城外就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专家讲座、教研培训、同课异构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多途径助力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双减”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1月23日,苏州市相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教研员莅临苏城外国语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本次调研活动由学科教师授课、教研组听课和专家组评课三个环节组成。

在小学部调研活动中,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道法、科学、综合实践等多门学科的教研员深入我校教学第一线,走进原生态课堂。各学科教师精心准备,用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
心中有理念,眼中有学生
今天,让我们一睹
苏城外小学部的教学风采

徐慧老师所开设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注重紧贴文本语言,品词析句,带领孩子们有重点地品读散文化的语言。凸显学科特点,注重随文积累以及语言文字的实践与运用。围绕“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带领学生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风光。并通过花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文字的美,达到朗读成诵的效果。

曹溪老师开设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三个活动,让学生体会泼水节明艳的色彩、欢乐的声音、宏大的场面以及浓浓的深情。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到段,再到篇,逐层渗透,深入文本,让课堂充满生趣。

尹凯利老师开设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以两种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线索,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为重点,开展设计教学。她创设了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张文倩老师开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以“换币”为教学情境,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孩子亲历“换币”过程,在充分理解假设和调整策略的基础上,根据操作过程抽象出算式,匹配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回顾反思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引入《孙子算经》,用该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深化模型的基础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孙红梅老师所开设的《认识11~20各数》,注重操作活动在认数中的作用,引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小棒表示数的操作活动,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



孙云娟老师开设的译林五上的课程《Project 1 Animal school 》,在以电影疯狂动物城的背景主题下开展。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巧妙结合了前四个单元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让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通过不同环节的设置,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全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夏冉老师开设的译林三上《Unit8 Happy New Year !》 第二课时,匹配绘本来自外研社丽声英语第三级A box for me。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是以教具礼物盒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课堂中还拓展了更多关于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吃饺子,收红包,贴福字……引发学生的身份认同,让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吴奇杰老师所开设的《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一课,学习的行进间直线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篮球原地运球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不仅能够对学生今后学习行进间投篮以及其他篮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篮球比赛的能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骆旭东老师所开设的《迎面接力跑》一课,精选了部分发展跑的能力的接力跑、合作跑和障碍跑的游戏活动。教材内容多样化、趣味化,旨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




沈婕老师所开设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茂密的花》一课,通过欣赏自然中和艺术作品中茂密的花丛,发现花的大小、高矮、疏密、前后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前后遮挡关系来处理画面,感受遮挡关系给画面带来丰富的层次和生动美感,并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孟根娜尔斯老师开设的《亲爱的回声》一课中带领学生欣赏《翠谷双回声》合唱曲,从而引出主题一一回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对回声这一现象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紧接着的回声练声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回声的特点,


李严婧老师所开设的《安全记心上之平安出行》一课,围绕行人安全,乘客安全,司机安全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在事例中反思问题,利用课堂话剧、课堂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出行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 相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政治教研员曹丽萍主任(右)

余凯老师的科学课以《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主题课程内容: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些争议。本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三个探究实验:压杯入水、扎孔观察、打气观察,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

李蕊老师所开设的《故宫小达人》一课,请学生担任小导游,介绍故宫三大殿,掌握故宫主要宫殿的匾额知识,初步感知匾额的书法风格,了解背后的历史知识,并动笔进行临摹,感受帝王的书法造诣。

顾雪老师所开设的《明清时期的三场情景剧展现》一课,以故宫为载体,结合过往孩子所学的三大板块内容(郑和下西洋;中西历法之争;“蓝色洋葱”),提炼重要的历史情节凸显中西文化的交融,涵盖历史,艺术,地理等多多学科知识,与学生共创剧本,进行情景再现。


探寻教育“道”与“术”,
创新课堂“博”与“融”。
教育科研
是一所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是探寻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指南针
是呈现优质课堂的重要法宝
相信在日复一日的教研打磨中
苏城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实
苏城外的课堂将更有智慧的力量


供稿:小学部
摄像:品宣办
编辑、排版、审核:校长办公室 品宣办